2025年5月24日晚,丹阳高新区钱云宝广场灯光璀璨,人声鼎沸。由高新区管委会、丹阳市文体广旅局、市体育总会联合主办的“万善云阳·温暖常在”村BA男子篮球赛揭幕战在此打响。这场以“乡村振兴+全民健身”为主题的乡村体育盛宴,不仅点燃了夏夜激情,更以一场跌宕起伏的逆转大戏,为持续四个月的120场赛事定下热血基调。
揭幕战:从落后12分到绝杀反超的24分钟
当晚19时,随着裁判一声哨响,大钱队与东马场队的对决正式开场。东马场队凭借身高优势,在开场阶段连续命中三记三分球,首节以22:15领先。次节东马场队延续火热手感,通过精准的挡拆配合将分差扩大至12分。此时,大钱村灯光球场内近2000名观众屏息凝神,场边大钱村锣鼓队暂时停下了助威的节奏。
转折发生在第三节中段。大钱队教练组果断调整战术,将主力中锋换下,改打“五小阵容”提速。这一变阵收到奇效:身高1.85米的控卫王浩连续三次突破分球,助攻外线投手张磊命中两记关键三分;防守端则采用全场紧逼战术,迫使东马场队单节出现6次失误。第三节结束时,大钱队将分差追至5分。
决胜时刻堪称经典。比赛还剩3分钟时,东马场队仍以68:65领先。此时大钱队核心球员李强挺身而出:他先是在左侧45度角命中一记高难度后仰跳投,随后又在防守端成功封盖对手的突破上篮。终场前12秒,李强接队友传球,从三分线外启动突破,面对三人包夹完成高难度拉杆上篮,帮助球队以71:70反超比分。东马场队最后一攻未果,大钱队完成惊天逆转。
展开剩余65%赛场内外:乡村体育的多元图景
这场逆转战背后,是丹阳高新区对群众体育的深度耕耘。作为全国首批“篮球城市”,丹阳高新区近年来投入1859.8万元打造凤凰步道等网红健身设施,建成文体中心、九房口袋公园等标志性场馆,年均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超100场次。本次村BA赛事采用16支队伍大循环赛制,每周五、六晚在大钱村、汤甲村灯光球场同步开赛,单日最高观赛人数突破3500人次。
参赛队伍构成颇具特色:16支球队的192名运动员中,既有耕耘农田的新农人,也有车间技术骨干,更有返乡创业的青年。大钱队队长李强是本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,他表示:“白天在田里忙收割,晚上来球场练投篮,这种生活特别充实。”东马场队教练陈伟则透露,球队每周三次利用下班时间在村广场训练,“篮球让我们这些‘新丹阳人’找到了归属感”。
赛事组织方创新采用“体育+文化”模式:每场比赛间隙安排舞龙舞狮、锣鼓表演等非遗项目,中场休息设置“三分大赛”“亲子运球”等互动环节。大钱村村民钱建国带着8岁儿子连续三周到场观赛,“孩子现在天天在家模仿球员运球,比玩手机健康多了”。
乡村振兴:体育赋能的生动实践
这场村BA赛事的经济效应已初步显现。据高新区管委会统计,赛事期间周边餐饮、住宿消费同比增长23%,大钱村夜市日均营业额突破5万元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精神层面的激励:九房村队在首周比赛中惜败后,村民自发组织200人助威团,制作横幅标语为球队加油;汤甲村将赛事直播链接转发至全村微信群,单场观看量超1.2万人次。
“我们不仅要办赛事,更要通过篮球搭建乡村治理新平台。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介绍,赛事特别设立“文明观赛奖”“最佳团队奖”等非竞技类奖项,引导村民在竞争中学会合作。在汤甲村与九房村的比赛中,双方球员在争抢篮板时发生碰撞,但随即互相搀扶起身,这一场景被镜头捕捉后引发全场掌声,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获得超50万次播放。
未来展望:打造长三角乡村体育IP
随着赛事进入白热化阶段,主办方已规划后续发展路径:计划在2026年增设女子组、老年组比赛,吸引更多群体参与;与周边城市建立乡村体育联盟,探索“赛事+旅游”模式;开发篮球主题文创产品,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。
“这场村BA就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新时代乡村的活力与希望。”丹阳市文体广旅局局长张伟表示。当终场哨声在钱云宝广场响起时,获胜的大钱队球员将队长李强抛向空中,而看台上“万善云阳,温暖常在”的横幅在夜风中猎猎作响——这或许就是对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。
发布于:重庆市米牛配资-股票配资行情-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-正规炒股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